消费万亿赛道上的“江苏双城记”:苏州稳舵与南京加速的双重变奏
日期:2025-07-01 14:57:26 / 人气:22

江苏消费市场的竞技场上,苏州与南京正上演着一场关乎“一哥”地位的精彩角逐。当“苏超”赛事点燃全省消费热情,两地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与应对策略,折射出万亿消费赛道背后的深层逻辑。
一、“苏超”热潮背后的消费图景
“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的江苏足球超级联赛(苏超),正以惊人的速度出圈。常州恐龙园的恐龙助威团、苏州金鸡湖的千架无人机表演,甚至火到柬埔寨的大屏广告,让这场赛事场均超2.5万人、门票秒空的盛况,成为观察江苏消费活力的绝佳窗口。而即将到来的苏州VS南京对决,更被赋予“江苏一哥之战”的象征意义——四万张票10分钟售罄,票价从10元炒至600元,这场赛事既是体育竞技的巅峰较量,更是两地消费实力的集中展演。
二、苏州:万亿俱乐部的“稳”与“忧”
作为江苏首个万亿消费城市,苏州2024年社零总额达10043.7亿元,今年1 - 5月实现3852.7亿元,继续领跑全省。但细究数据,增速从去年同期的近10%降至4.2%,放缓趋势明显。传统消费领域承压是主因: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传统商贸业态增长乏力;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增强,非必要消费支出收缩。与此同时,体验式消费场景供给不足,本地高品质消费需求外溢周边城市,进一步拖累增速。
不过,苏州并未坐视困境。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内需,促消费”列为首要任务,通过打造购物节、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引进200余家品牌首店等举措,试图激活消费市场。计算机、家电品类在政策带动下表现亮眼,线上消费增势强劲,网络零售额拉动社零增速2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演艺 +”“赛事 +”等新场景的打造——2024年举办数千场大型演唱会,城市活跃度全国第五;今年配合“苏超”推出餐饮购物券、足球夜市等活动,为消费注入新动能。若下半年赛事热度持续,苏州消费增速有望回升。
三、南京:冲刺万亿的“快”与“机”
与苏州的“稳”形成对比的,是南京的“快”。1 - 5月,南京社零总额3651.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多季度超越苏州。家电、通讯器材、汽车等重点品类销售火爆,同比增速分别达15.9%、38.1%、58.0%,合计拉动限额以上社零增长18.6个百分点。“国补”政策发力、网络零售快速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
文旅体活动的持续赋能更是关键变量。春节、五一等假期游客量井喷,“苏超”赛事、张学友等巨星演唱会的落地,不仅带来直接门票收入,更通过“1 + 3”优惠活动(景区、住宿、餐饮联动),撬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数据显示,仅五一期间南京旅游总收入就达153亿元,同比增长18%。尽管1 - 5月增速平均约6%,全年破万亿存在挑战,但6月中旬文化旅游节开幕、“苏超”热度延续,后续消费数据仍存变数。依托省会资源集聚优势、交通枢纽地位,以及首店经济的磁吸效应,南京的消费虹吸力不容小觑。
四、双城竞逐下的江苏消费密码
苏州与南京的“一哥”之争,本质是两种消费发展模式的碰撞。苏州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大宗商品消费、品牌首店、新场景打造为抓手,试图突破传统消费瓶颈;南京则依托文旅体资源、政策红利和枢纽优势,通过赛事、演唱会等流量入口,激活全链条消费潜力。两地的实践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在消费升级与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单一的消费模式已难以支撑持续增长,唯有多元动能并举,才能在万亿赛道上保持竞争力。
对于苏州而言,破解消费增长乏力的关键,在于跳出传统商贸框架,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消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万亿级产业,拓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消费,既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又能打破当前增长瓶颈。而南京则需要进一步放大文旅体活动的乘数效应,将短期的流量转化为长期的用户留存,同时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环境优化,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万亿消费赛道的角逐,不仅是苏州与南京的“双城记”,更是江苏消费市场活力与韧性的生动写照。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两座城市的故事,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富途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罗伯特·帕丁森疑似进组《沙丘3》...07-31
- 倪萍直播间爆猛料,再提当年点破...07-31
- 《无相之城》:套路化古装探案剧...07-31
- 《凡人修仙传》:杨洋演绎下的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