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东南亚,最难的不是赚钱

日期:2025-08-15 18:49:31 / 人气:4

"我发现所有出海东南亚的朋友,都在和我抱怨:招人很难。
我当时并不理解这句话,直到我自己注册公司开始招聘时,才意识到,这边的招聘到底和中国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上个星期的面试记录,一共15个面试,我这一个月几乎天天忙招聘,加上电话沟通,初筛,应该不下100个简历,覆盖人群从马来人到华人,瑞典人再到新加坡人。
我觉得我的招聘经验应该比绝大多数老板要高得多得多。
很简单,因为我们交付的是智力产品,既不是商品,也不是固定的服务,所以导致我们需要大量和首选人进行沟通。不瞒大家说,每个线下面试基本上1个小时起步,有时候聊high了,甚至到2个小时,并且全程英文交流,难度可想而知。
坦白来说,只要你在当地开展业务,不论你经营什么业务,什么公司,都不可避免会遇到招人的问题。
而招人是中国企业在这边遇到最大的问题之一。
我自己花了1个月研究外加和认识的马来HR交流沟通,基本上总结出一些招聘技巧和方法,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先收藏。
首先是招聘渠道。
以马来西亚为例,这边主流的招聘渠道是job street,也是全马最大的综合类招聘平台。它的界面和传统的招聘网站区别不大,有些类似boss直聘,区别在于,它不是以牛皮癣广告位为主,而是以搜索+岗位为主,我截取两者的首页招聘,大家就可以一目了然。
除了这样综合的job street之外,还有FastJobs Malaysia,Maukerja,以及类似58同城的Mudah.my招聘板块。
当然还有一些垂直的招聘平台,例如偏向马来人的Maukerja,以华人为主的Ricebowl(铁饭网),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区别,例如Facebook招聘群,以及各大媒体的招聘板块。
如果你的业务比较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店门口贴招牌广告,就会有人上门应聘,亲测效果还不错。
但是除了招服务员、司机这种基础岗位,稍微有一些要求的岗位,例如店长、主播、运营、商务,基本上都需要通过招聘平台来完成。
而稍微复杂一些的岗位,对专业技能有一定要求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白领,马来西亚的核心渠道是LinkedIn+job street。
有一些行业通常会有行业协会,例如AAT(审计财务税务)和lawyer(律师),他们通常会优先在行业协会里招人。
当然,有些公司为了省事,会直接选择和猎头公司合作,这种一般以高新技术行业以及外企为主,一般以管理岗和高收入人群居多,收费和国内也差不多,年薪的20%~25%。
举个例子,月薪10k,收取的费用通常是10*12*25%,也就是30k,大约5万人民币。
基本模式也和国内大同小异:前期推荐不收钱,入职才收费,如果员工入职后3个月内离职会补偿一个名额。
再说面试。
大部分来这边创业的中国人,因为语言问题,很难直接用英语或马来语交流,通常的做法是先招一个华人助理,然后再让华人助理做翻译,完成整个招聘流程。
这种做法属于没办法的办法,因为翻译会导致沟通不顺畅,并且日后所有的沟通基本上都需要助理去协助。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倾向于全部招聘华人,这导致他们把华人员工的价格从这两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炒上去了。
因为我本身英语水平OK,所以我可以用英语面试和交流,省去了很多烦恼,并且我发现,马来西亚人的英语,尤其是年轻人的英语水平相当好。
但是我在招聘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同人群、不同种族之类的一些细微区别。
先说优点,首先是非常准时。几乎所有面试者,都会提前到达办公室,当然这和我的极致到龟毛的面试管理流程也有关系。
我们的面试流程是,如果确认这个人合适,首先用电话邀约,确定他们的面试时间,并且确认他们的WhatsApp账号和手机号是否同名,紧接着会发送一条信息到他的WhatsApp,确认面试时间和地点。
在面试的前一天,我们会再发送一条信息确认他是否能来,如果回复,我们会确认明天的行程,如果未读或者未回,我们默认他取消,当天不再安排他的时间。
很难想象,一个射手座的老板,会把面试工作做得如此细致。
其次,也就是很多人关心的“好用度”。我这里可以给出标准答案:基本上华人是最好用的,并且肯加班,前提是你愿意多付钱。
另外关于加班费这一点,我要多说一下,如果他的岗位是类似服务员、前台这样基础岗,加班是要给加班费的,这个是必须的,否则劳动局会罚到你怀疑人生,但是针对白领岗,也就是坐办公室的,适当的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
其次就是马来人和华人,从我和他们的沟通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做事很一板一眼。包括我之前和一位马来年轻的穆斯林女性面试,她随手带本子和笔,遇到一些问题,会先写下来,然后再思考,回答,我觉得这种习惯其实挺好的,代表她很尊重你的意见,不像国内一些面试者,你还没说完,他就开始信口开河。
我面试过2个印度裔,我总体感觉都非常优秀,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理解力其实都很不错。印度裔的马来西亚人总是给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感觉:要么是phd博士学位,一流公司背景,操着一口非常纯正的英式英语,做着律师、医生这样非常体面的工作,要么是那种衣衫褴褛,眼神恍惚,蹲在地上不知道在干啥的人。
当然,国内的996文化在这里是完全行不通的,这边非常讲究生活工作平衡,到点就走,绝不多留,不像国内员工,有时候还扭扭捏捏非蹭到7点多才走,而且这边假期非常多。
我其实算过一笔账,一个白领,如果加上年假、医疗假、法定节假日、周末,这边工作和休息时间的比例差不多能做到1:1,也就是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换句话说,看似他们的薪水和国内动辄两三万的高级牛马比低不少,但是如果算时薪的话,真不好说。
这些都是其次的,其实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
如果说这些都还是硬条件的话,我再说一个扎心的软条件,文化。
因为东南亚这边整体发展进度和中国比还有不少差距,所以导致一些在中国大家都默认的业务,到这边需要大量的时间让他们理解。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我和A说,我们一起做一个东南亚版的boss直聘吧,他可以马上get到我的点,然后马上讨论细节,但是如果我跟马来西亚或者印尼员工说,我们要做一个东南亚版的boss直聘,他的第一反应是,boss直聘是什么。
我并不是不尊重他们,并不是说他们很笨之类的,而是说,能理解boss直聘是什么的当地精英们,早已经自己做boss直聘了。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这会导致你的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麻烦,因为你的员工并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因为他们做培训业务,一直希望把办公室打造成商学院的感觉,但是很可惜,上任CEO并不理解什么是商学院style,导致把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写字楼装成了老式的写字楼格子间。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到你。
"

作者:富途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富途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