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仓文件显示,时隔半年,“股神”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开始抛售头号重仓股苹果,继续减持另一重仓股美国银行。 同时,伯克希尔二季度大手笔建仓医疗保

日期:2025-08-15 18:47:39 / 人气:7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始于1931年的抗日战争是一场遥远但又难以忘却的浩劫,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每一个的背后都是一段血淋淋的历史。而由于日本对于当年所发动的战争从来没有表现出正确认知与深刻忏悔,加上中国虽为战胜国但所受的苦难与对加害者的清算极不对等,使得“意难平”成为了一种广泛存在的民意。
而如今,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南京照相馆》在暑期档上映并且获得巨大的成功,相关话题又摆在了舆论场上。
仇恨?历史?
在我看来,《南京照相馆》是21世纪以来最好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这电影好就好在以南京百姓的视角在这场浩劫中挣扎求生,没有良心未泯的侵略者,没有幡然悔悟的汉奸,也没有对强奸兽行详细描写的猎奇式噱头。《南京照相馆》好就好在用留白、照片等手法,极为克制地表现出日军在大屠杀中的兽行,又恰如其分地营造出彼时彼刻压抑到让人窒息的恐怖气氛。
但由于历史过于残忍,因此即便电影已经表现得非常克制了,实际展现出来的效果依然给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人们以十足的震撼和恐惧。也因此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电影过于血腥暴力不适合带孩子去看,甚至还有人认为《南京照相馆》是在对孩子进行“仇恨教育”。
客观来说,我认为《南京照相馆》所展现的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确实有些过于恐怖了。我在影院看这电影时,真有孩子被电影内容给吓哭,家长不得不安抚孩子把孩子带出去。以我的观感来看,最好是10岁以上的孩子,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在家长陪伴下观影会比较合适。
但这并不代表不该带孩子去看《南京照相馆》。相比于1937年12月在南京城内的孩子,如今的孩子只是在电影院里被当年的景象吓哭,反倒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在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中,无数儿童连哭着走出电影院的机会都没有,永远地留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成为三十几万遇难同胞中的一员。今天的孩子能在电影院被吓哭,正说明他们生在一个可以安全看电影的时代,也是当时南京的孩子们所奢望的。这也让我们更有责任告诉孩子们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对于认为《南京照相馆》是在进行“仇恨教育”的人,不用查成分我都知道都是什么人。
正如前文所言,相较于历史上发生的事,《南京照相馆》已经表达得极为克制了。如果在大幅弱化残酷度的情况下依然能产生“仇恨教育”的效果,那么制造“仇恨教育”的又究竟是谁呢?是电影的剧组,还是当年犯下滔天罪行的“野兽”?如果历史的只鳞片爪都能“产生仇恨”,那历史又该多惨烈?难道要让孩子对历史一无所知、麻木不仁?如果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就会“播下仇恨的种子”,那这样的历史更必须被记住。
《南京照相馆》的导演申奥在访谈中也提到:“我不希望用这个电影去传播暴力的噱头、去传播仇恨的种子,而是希望观众更多地立足于当下,去展望和平,珍惜现在的生活,去提醒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吾辈自强。”而这正是我们要带孩子看电影了解那段历史的原因,让他们明白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而不是去“仇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南京照相馆》的“仇恨教育论”以及“友邦惊诧论”并不稀奇,国内大部分直击历史真相或者有着正确价值观的优秀影视作品都会面对类似的质疑。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质疑”反而成为一种反向指标,堪称“战狼严选”。
既然有人说到“历史教育”会“友邦惊诧”、“不利于外资”,那我们不妨看看国外是如何进行二战史观教育的,看看他们有没有在“仇恨教育”?
如何让下一代铭记战争教训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二战胜利国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传承。我们先来看看太平洋战争的两个主要参战国。
在美国,多数州早已立法规定中小学必须教授纳粹大屠杀史,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种族与宗教仇恨的危害,并培养公民抵制偏见的责任感。
很多学校会安排高年级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等影片,避免历史在年轻一代中被淡忘。而在讲二战历史时并不回避日本军国主义与太平洋战场,从偷袭珍珠港、巴丹死亡行军到硫磺岛、冲绳岛的惨烈战役,再到投放原子弹与东京审判,形成了“日本扩张——战争罪行——战犯审判——战后秩序”的链条。而在诸多影视作品中也毫不回避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对盟军战俘所犯下的累累暴行,比如《桂河大桥》。
而太平洋战争另一个主要参战国澳大利亚,在二战历史教育上也是对日本丝毫不留情面。毕竟日军的达尔文轰炸可是给澳大利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把2月19日定为轰炸纪念日,每年进行纪念。
而澳大利亚反映日军二战暴行的电影也不少,且毫不留情。比如《天堂之路》就是以班加岛大屠杀为题材,讲述落入日军手中的美澳妇女在集中营里的遭遇;而《血誓》则是以安布昂岛战俘营大屠杀为题材、以审判战犯控诉屠杀罪行为主题的电影。
不知澳大利亚算不算在进行“仇恨教育”?是不是在给澳大利亚孩子“播下仇恨的种子”?
澳大利亚电影《天堂之路》中,日军宪兵以斩首对集中营里的女性进行恐吓
至于二战中另一个大屠杀受害群体犹太人,他们对大屠杀历史的记忆与态度更是众所周知了。
以色列及犹太人对于这段历史堪称“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把大屠杀的历史变成刻入民族血脉的记忆。而大屠杀与集中营相关的影视作品对全球人民来说更是耳熟能详:《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美丽人生》。相关作品产出数量以及内容尖锐度大大超出遇难人数占比,展现出了极高的重视度。不知那些说《南京照相馆》“传播仇恨”的人敢不敢说《辛德勒的名单》在“传播仇恨”?
可见让孩子了解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抗战历史,是完全合乎国际常理的做法。那些动辄指责“给孩子灌输仇恨”的声音,不妨先看看他们口中的“文明国家”,欧美学校教授大屠杀史难道是在“仇恨教育”德国人吗?以色列把集中营和大屠杀挂嘴边是在“播撒仇恨的种子”么?显然不是。同理,我们教孩子铭记侵略者的暴行,也不是要他们去憎恨今日的日本,而是要他们以史为鉴,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祖国。
当然,也少不了日本这个反面教材。
德国对于战争罪行的深刻反思与赔偿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很遗憾,在日本,我们看到的却是右翼势力对历史的持续篡改和美化。
日本国内围绕历史教科书的争议由来已久:一些右翼主导编写的教科书刻意淡化甚至删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罪行的表述,把侵略战争粉饰成“为了自存自卫的战争”乃至“解放亚洲的圣战”。
而极右翼二战史观的集大成者莫过于紧邻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在我看来其性质远比靖国神社更恶劣。作为靖国神社附属军事博物馆,游就馆充分展示了日本极右翼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这段时期所秉持的史观。只不过被靖国神社的名声所掩盖,其扭曲历史的恶劣行为鲜为人知。
而日本所谓的反战电影,则大部分属于“反战败不反战”。不断渲染平民在战争期间的悲惨遭遇,却绝口不提这些“悲惨遭遇”的源头是什么,以及这些看似“白莲花”的平民是如何支持日本侵略战争、给战争作出自己的贡献。
没有反思只有哭惨,在这种扭曲的历史教育之下,日本下一代会形成什么样的历史观可想而知。如果日本对下一代放任不管,不去纠正错误史观,那么历史真相就可能在集体健忘中被篡改殆尽。这对日本是悲剧,对整个世界也是隐患。
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中大轰炸之后女主的质问,得说为啥被轰炸,心里没点数么?
为了下一代
作为一个父亲,我并没有带孩子去看《南京照相馆》。这不是因为电影太血腥,也不是因为担心“仇恨教育”,而是因为我的孩子只有两岁多,连去电影院看《熊出没》的年龄都没到,只能在家看《天线宝宝》。但对于是不是该带孩子去看《南京照相馆》这事,我不会有丝毫犹豫,甚至我觉得从一年级开始就该由学校组织去看一下。
作为一个父亲,我以后不会对孩子进行口号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我看来,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把历史的真相摆在孩子面前,带着孩子全面了解历史与事实,让他自己去思考并得出结论。这种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的效果显然要比直接给他一个标准答案要好很多。
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不是替孩子决定立场,而是确保他不被蒙蔽和欺骗。我不知道他以后会持什么样的立场,但我至少要保证他不会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倘若因为我们讳莫如深,孩子压根不知道日军在南京做过什么,那等他日后在别处听到歪曲的版本,可能真的以为那段屠杀是夸大的“谣言”或者根本没发生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真就是我们当父母的责任了。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历史观时,我准备坚持以下两点:真实与理性。真实,就是让他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包括我们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和磨难,也包括先烈们做出的牺牲和抗争;理性,就是告诉他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让未来更美好。
当我的孩子会识字看书了后,我会带他一起去看历史纪录片、参观纪念馆、陪着他看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会告诉他应该得出什么结论,而是希望他在全面了解了南京大屠杀、731人体实验、14年抗战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后,能够自己思考以下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答案:为什么会侵略我们?我们的先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们如何避免悲剧重演?这了解和思考的过程能让他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孩子以后的观点和你不一样呢?如果他认为日本更好呢?那我得说,我尊重孩子拥有持不同观点的自由,但前提是这是他全面掌握客观信息后自己得出的结论。在全面了解历史真相的前提下他如果还得出“独特见解”,那我也会“理解尊重祝福”。
当然孩子天生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如果他们在足够成熟的年龄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心里燃起悲愤或者难过的情绪,这也是同理心和良知在萌芽,而绝非什么“被仇恨洗脑”。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目睹无辜平民被杀戮却无动于衷,那才真令人担心。《南京照相馆》从南京普通人的角度切入,这使得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短短一行字的介绍背后是什么样的人间惨剧。
一位读者朋友带着他两个一年级女儿去看《南京照相馆》,孩子并没有被吓哭,在最残忍的部分用手半遮着眼睛看,不吵不闹坚持看完。在电影结束之后朋友的女儿问道:“现在的日本人还会这样杀我们么?”朋友答道:“日本人现在没这能力了,但是心里面还想。你们这一代要是不好好读书,长大后要是都笨死了,日本人还会一样来杀我们。”对孩子来说,历史的真相就是最生动的教育。
十几年后我的孩子会长大成人,到那时南京大屠杀亲历者或许已经全部离世,而国际格局也可能有着新的变化。但不论时代变成什么样,有些事情是不该被遗忘的,有些基本的是非观也应该牢牢树立。他会清楚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带来的浩劫与苦难,他会为遇难同胞的遭遇而落泪,也会为先烈们浴血奋战赢来的胜利而自豪。他会明白和平的可贵,也会知道落后就会挨打。而我们这一代父母的使命,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这段历史,不再经历我们祖辈曾经经历的苦难。让他们在和平繁荣的世界里,自信而无惧地创造明天。
"

作者:富途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富途娱乐 版权所有